今天,大部分基督徒或非基督徒,會以不同的方式,慶祝主耶穌基督的降生。事實上,很多人都反思,基督教的兩大節日 ── 聖誕節及復活節,漸漸淪為商業活動的主角。本是予人平安歡欣的兩大節日,失去宗教色彩。但其實這兩大節日,從來沒有甚麼基督教色彩。 


眾所週知,現今的曆法,是由教宗格雷戈利十三世所訂立的。而聖誕節及復活節的起源,則要推到更早的時間。跟據一般的說法,公元312年,君士坦丁大帝(Constantine)在穆爾維大橋戰役之前,看見天上的異象,之後,他吩咐士兵在盾牌上畫上希臘文,基督名字的頭兩個字XP,即之後的「凱樂符號」(Chi Rho),最後,羅馬軍得勝,而君士坦丁亦因此信奉了基督教,他亦是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羅馬君主。可是,君士坦丁承襲父親的異教信仰,信奉巴比倫的太陽神「搭模斯」(Tammuz),即埃及的荷魯斯,而1225正是「搭模斯」的生日,於是,君士坦丁就訂立這日為慶祝主耶穌的降生,這就是「聖誕節」的由來。


而塔穆斯的父親,即《創世記‧109節》所提及的寧錄(Imrod),也是於1225出生。根據傳說,寧錄是以一束星光照在他的妻子依斯塔(Ishtar)的肚上,讓她懷孕生下「搭模斯」。而這道星光,形像就如聖誕樹及樹頂的一顆星一樣。在他死後,他的妻子依斯塔以青翠樹(evergreen tree)來紀念他,並且相信,每一年,寧錄的靈魂也會探訪這些青翠樹,並且放下禮物,這就是聖誕樹及互相送禮物的由來。


耶利米書1034正好形容這個習俗:

「眾民的風俗是虛空的;他們在樹林中用斧子砍伐一棵樹,匠人用手工造成偶像。他們用金銀妝飾他,用釘子和錘子釘穩,使他不動搖。」

 

聖誕木(yule log)則源於另一個儀式,藉著燃燒聖誕木,讓寧錄得以重生。而聖誕帽,則是來自波斯人的太陽神密特拉(Mithra)的造形。聖誕花圈(Christmas Wreath)亦是來自異教習俗,就是以青翠樹的枝葉,造成太陽的形狀,亦是用於紀念太陽神寧錄或搭模斯。


除此之外,復活節(Easter),亦從來不是記念主耶穌的復活。傳統上,主耶穌是於星期五(Good Friday)死去,並且於星期日Easter Sunday 復活。但日數上,並不可能符合《聖經》所述,因為主耶穌是在死了三天後才復活。其實,復活節是紀念依斯塔(Ishtar)的復活,她的名稱,正是復活節 ── Easter 的讀音。在《聖經》中記載,依斯塔被稱為「天上的皇后」Queen of heaven

 

耶利米書718節:

「孩子撿柴,父親燒火,婦女摶麵做餅,獻給天后(Queen of heaven),又向別神澆奠祭,惹我發怒。」

 

耶利米的時代,已經有婦女為依斯塔做餅慶祝。傳說她在天上的月亮,復活成為一隻巨型的雞蛋,在春分的第一個星期日的日出時,落在幼發拉底河,內裡有能夠生兔子的蛋,找尋到這隻蛋的人,就會得到她的祝福。這就是復活蛋、撿復活蛋Easter Egg Hunt 的由來。其後,依斯塔跟她的兒子搭模斯結婚,搭模斯在狩獵時被野豬所殺,死時四十歲。因此,復活節亦有吃火腿的習俗及在復活節前四十日禁食紀念。這亦演變成其後天主教的大齋期或四旬期(Lent)。

 

以西結書81415節:

「他領我到耶和華殿外院朝北的門口。誰知,在那裡有婦女坐著,為搭模斯哭泣。他對我說:『人子啊,你看見了嗎?你還要看見比這更可憎的事。』」

 

這段《舊約》的經文,距今已數千年,不單是當時的寫照,也是現時基督教,或普世的寫照,就是「人子啊,你看見了嗎?你還要看見比這更可憎的事。」他們將異教的慶典,變成記念主耶穌的兩個節日。


往日,還有一批基督徒敢於敵擋洪流、持定真理,成為基督徒的典範。例如英國的清教徒(Puritan),曾經在1643年立法廢除慶祝聖誕節及復活節。而在1600年代,最初到達美國的英國人,亦有大批清教徒,因此,百多年來,他們也不慶祝邪神的節日。後來,才因為異教徒的緣故,令這個信念在歷史上被中斷了。


及至今天,大部分的基督徒已忘記了持守神的真理,他們屈服於世界的風俗,甚至甘心隨波逐流,成千上萬的基督徒,包括外邦人,每年也歡天喜地的慶祝,究竟,他們何時才會停止羞辱神呢?究竟,到何時,基督徒才願意起來,完成神時代的使命,不讓神的歷史計劃中斷呢?

 

- 相關資料﹕歡迎瀏覽錫安日報
http://www.ziondaily.com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oice 的頭像
    Voice

    儆醒﹑吹號

    Vo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